系统支撑兴乡青年练就“十八般武艺”
日期:2025-01-20浏览:136

来源:南方日报

   

20250120-1.jpg

 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千人创客省级示范班学员在江苏苏州长漾里参观学习。团省委供图

    用一杯咖啡带旺汕尾“美丽经济”、将无人问津的油柑果变成“致富果”、创新包装与口味让“老气”的花生变“时髦”……在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中,一批批广东青年奔赴山海,发挥创意和才干,走出一条条乡村致富新路径,发掘出乡村农文旅新价值。

    在他们背后,有一个强大支撑——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下称“青年兴乡培育计划”)。

    2023年12月4日,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腾讯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发起。通过开展一系列线上培训、集中研修、现场实训,并通过兴乡市集、兴乡直播、兴乡创业大赛等培育活动,为兴乡青年提供进阶式培训与孵化式培育,实打实传授他们振兴乡村的“十八般武艺”。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的开展,旨在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致力人才回归、资源回乡、项目回流,提升青年兴乡创新创业活力能力,凝聚更多青年在“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中发挥才干、贡献力量。

    截至目前,该计划已实现培育“百名兴乡典型、千名兴乡创客、万名兴乡火种”目标,并储备起了一批爱农民、懂乡村、会经营的青年兴乡人才,助力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

    培育青年经营乡村的能力

    2023年12月4日,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启动大会暨首届共富乡村论坛在广州举行,开启了广东兴乡青年们学习乡村经营、为“百千万工程”作贡献的“进阶之旅”。

    如何充分发挥乡村价值,产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结合理论与实践,引导青年们树立经营乡村的思维和实战能力。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腾讯SSV为村发展实验室负责人肖黎明表示,缺乏系统化、创新性、可持续的支撑体系,是制约青年振兴乡村的关键瓶颈。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腾讯公司已形成一套“机制+人才+数字化”的内生型共富乡村系统化解决方案,希望通过系统化培养,为兴乡青年们提供系统化、创新性支持。

    在“兴乡青年火种线上班”,主办方为兴乡青年们提供了围绕乡村振兴政策理论、广东“百千万工程”、乡村数字化工具使用、乡村农文旅融合经营等主题的30节原创线上课程。

    授课老师都是“三农”专家和一线农创客,包括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专家委员、中国农业大学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委员顾益康,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院长刘艳……

    不仅有线上的知识传授,还有线下的实地考察与实训。

    2024年2月26日,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千人创客省级示范班”正式开班,拉开了千人创客培育的帷幕。

    截至目前,来自广东21个地市的千名学员分赴浙江杭州、江苏苏州的村庄或省内的汕尾、清远、揭阳、江门等地,进入当地龙头企业或“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开展实践学习。

    青年兴乡培育计划注重以市场导向、经营思维、兴乡实践启发兴乡青年在广东“百千万工程”中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

    在浙江杭州的江东村、新港村和小古城村,学员们参访发现,这几个村庄有着创新的共富机制设计——成立强村公司,引入专业经营人才,对整村进行品牌化经营。

    结合学习经验,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汕尾学员叶平原对家乡陆河县护南村进行了整村产业规划:以革命遗址五台山交通站为核心,规划研学路线、美化油柑种植带、打造温泉民宿与特色餐饮服务……一个“研学+种植+采摘+温泉民宿”的新乡村业态正在形成。

    进阶式培训与孵化式培育深度结合

    青年群体的发展需求各不相同,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

    针对有兴乡兴趣的在校青年、已开始兴乡创业的创客青年、初获兴乡成果的典型青年三类人群,该计划分别设置“火种班”“创客班”“典型班”,围绕青年创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分层分阶段专项培育——

    “火种班”重点提高青年群体对乡村振兴理论政策、乡村经营综合知识、乡村数字化经营、乡村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认知和基本能力;

    “创客班”将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实践训练、课程成果设计分享相结合,重点提高青年群体的乡村经营素养和初步能力;

    “典型班”重点针对投身乡村振兴的青年优秀群体,进一步提升乡村资源盘活与市场化经营的综合能力,打造青年兴乡的示范典型。

    自该计划开展以来,已有近5万人参加“火种班”线上班,1.1万人获得结业证书;1025名来自广东21个地市的创业青年、村干部、乡村振兴志愿者及返乡大学生参与“创客班”培训;在千名兴乡创客中,选拔115人参与“百人典型班”,搭建起“百千万”兴乡青年人才梯队。

    在“千人创客班”“百人典型班”的学员中,还遴选了一批学员进行视频号专项培训。项目组深入学员所在乡村,手把手帮助他们提升短视频拍摄剪辑能力,并辅导其完成直播策划与落地。

    在潮汕老家创业的学员高玉婷开设了“玉婷妹仔”视频号,传播潮汕各类非遗手工艺。她说,每期视频从脚本到拍摄,再到后期剪辑,腾讯团队都会给予具体指导。

    既“授之以渔”又“授之以鱼”。青年兴乡培育计划为青年们提供“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在学员中“优中选优”,开展孵化式培育。

    2024年9月,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发布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兴乡青年专项扶持基金,首期规模1000万元。

    同时,策划举办“创青春”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提供500万元扶持资金,单个项目最高支持50万元。

    大赛共吸引超过600名兴乡青年创业者参赛,最终15个项目进入决赛。决赛选手们赴北京录制创业真人秀《闪亮的青村》并在腾讯新闻平台播出,在项目路演中竞争500万元创业资助额度。

    为吸引更多青年“入乡筑梦”,青年兴乡培育计划还撰写了《兴乡青年案例集》,并开展《兴乡青年秀乡村》主题直播等,增强典型学员的示范引领效应。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进阶式培训是基础,孵化式培育是重点,二者深度结合,真金白银支持、创新场景实践、持续孵化赋能,切实为兴乡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富有实效的支持。

    赋能兴乡青年“抱团”发展

    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对于兴乡青年的意义,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与技能,还在于通过兴乡沙龙、兴乡线上学习交流平台,结识许多“同道中人”,共同探寻兴乡创业方向,实现“抱团”发展——

    学员王帅彬创办了广东省首家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基地,吸引了在东莞经营荔枝种植园的学员李嘉威主动寻求合作,探索用黑山羊进行荔枝园林下除草的生态养殖模式;学员施杰涛和刘威合作开店,联合创办了太乙后勤连锁店,主营鲜肉销售,首家店已于2024年11月2日在汕尾落地;学员方敏的油柑被“创客班”同学们用来打造高品质油柑美式咖啡、研发冰皮月饼……

    数字化工具是赋能乡村振兴的一大重要抓手。腾讯公司支持学员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抱团发展”,学习运用微信视频号直播、村庄云服务小程序、云认养SaaS工具等,探索农特产品“走出去”、吸引游客“进村来”的新方式、新路径。

    来自清远的学员朱翠娟致力于将家乡佛冈县汤塘镇竹山村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竹山粉葛”推向更大的市场。经过腾讯团队指导,2024年10月,“汤塘竹山”村庄云服务小程序成功上线,向游客“一站式”介绍当地的粉葛产业和相关文旅活动,推广售卖当地特色农产品,为村民增收带来新动能。

    “用优秀的人带动更多优秀的人”,培育计划还支持一批典型兴乡青年组织区域性青年创业服务平台,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带着创业项目落地乡村。

    来自汕尾的学员刘德江就成为了返乡青年的“创业靠山”。2024年底,刘德江担任汕尾市青年创业促进会会长,为青年创业提供实打实的帮助。如今,该促进会已对接商业银行,拿到35亿元的创投授信资金,将用于支持青年创业项目。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年兴乡培育计划还将整合广东省青年商会、“创青春”大赛等现有服务青年的平台,为更多兴乡创业青年提供多方位服务。

    为了吸引更多有志有为青年投身乡村振兴,青年兴乡培育计划还将目光放得更广——

    2023年12月12日,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与腾讯公司联合发起的深圳青年兴乡培育“青鹏计划”正式启动,让深港澳青年与乡村青年互动链接、抱团发展。

    学员杨紫锋便是其中之一。在青年兴乡培育计划支持下,他发起成立了深圳市青年创新发展促进会,聚焦乡村振兴,多次组织青年前往广东省内及广西、云南、重庆、四川等地乡村振兴示范点,联动当地“乡村CEO”、村民,开展调研交流,推动农产品销售及乡村业态提升。

    如今,乘着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春风,在青年兴乡培育计划支持下,一批批青年和乡村持续“双向奔赴”——广东百县千镇万村焕发新活力,青年们也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绽放青春光彩。

    撰文:陈伊纯 刘汉能 李秀婷


Copyright © 2024 云浮市协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47985号